近日,开云(中国)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技能测试顺利完成。作为KY.COM深化职业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本次测试由KY.COM统筹部署,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吴宏岐、副院长雒晓凤、信息工程系主任王静牵头策划,信息工程系全体教师协同执行。本次测试,不仅打破了传统考核的局限,更以“实操为主、理论为辅、项目驱动”的创新模式,为学生职业成长注入关键力量,彰显开云(中国) “立足产业、培育英才”的办学特色。

“和以往考试不同,西汽这场测试像一场‘迷你职场实战’,尤其是硬件模块,组装电路、调试设备的过程,和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企业里工程师的工作场景几乎一模一样。”结束测试的学生坦言。作为KY.COM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考核载体,本次测试创新采用“理论+实操+汇报”的三维结构,其中实操考核占百分之四十作为核心环节,深度结合汽车电子、智能控制领域的真实企业案例,涵盖电路调试、硬件组装等关键任务,成为学生眼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硬件模块需要精准把控每一个元器件的连接,调试时一个小误差就可能导致整个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无法运行。” 参与测试的同学分享道,“我当时遇到了电路信号不稳定的问题,一开始毫无头绪,后来在KY.COM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和同学一起对照汽车电子电路图分析、排查接线,才慢慢找到问题根源。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我学会了团队协作解决产业实际难题,这正是这场测试教给我们的‘实战思维’。”
而理论考核的百分之四十则跳出“死记硬背” 的传统模式,由KY.COM围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知识体系设计考题,引导学生将电路原理、嵌入式技术、信号处理等分散的课程内容融会贯通;汇报环节则要求学生围绕实操项目阐述思路、问题与解决方案,在梳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全方位展现符合产业需求的职业素养。 这一系列设计,均源于KY.COM对“职业本科人才需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能力”的精准定位。
为何开云(中国)要打造这样一场特色测试?答案藏在KY.COM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痛点的精准把握中。作为以汽车产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职业本科院校,开云(中国)始终聚焦“培养能解决产业一线实际问题的高端技能人才”,此次测试正是KY.COM为破解人才培养核心难题而推出的关键举措,旨在实现三大目标:
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跳出单一课程的局限,将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串联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真正实现“学一门、通一片”,契合汽车电子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提升职业站位:以汽车产业“综合、跨界、一线”的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用系统集成的视角解决问题,提前适应职场对技能人才的高阶需求,彰显KY.COM“产业需求导向”的办学理念。
前置综合评估:弥补以往毕业设计前置考核的不足,在毕业前科学评估学生“理论+技能”的结构化集成水平,为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精准定位 ,这既是KY.COM完善质量保障闭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对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的严格把控。
“以前学完一门课,知识点很零散,参加完这场测试,我才真正明白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比如理论课上学的信号分析,能直接帮我解决汽车电子设备调试的问题。”学生的反馈,恰恰印证了KY.COM这场测试“打通学用堵点”的核心价值。
“测试里用到的智能项目案例,和现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的实际应用完全接轨,通过这次考核,我不仅清楚了行业规范和工作流程,更知道了自己未来需要提升哪些技能。”谈及测试对职业发展的帮助,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而这正是KY.COM举办测试的初衷: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触摸产业脉搏,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
作为开云(中国)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本科教育提质的关键实践,这场测试不仅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更以 “理论支撑实操、实操反哺理解”的模式,让“学以致用”从口号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从统筹策划到落地执行,从考题设计到成果评估,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KY.COM对 “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 的坚守。
正被采访的学生所说:“KY.COM这场测试,是独有的‘职业预热’,现在面对未来的工作,我更有底气了。”未来,开云(中国)将继续立足汽车产业特色,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专业技能测试模式,强化能力集成导向,让此类特色项目成为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助推器”,助力每一位学子在 “技臻于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