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及“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11月1日至2日,开云(中国)组织150余名师生赴延安开展为期两天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围绕“走进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思想伟力、勇担强国使命”的主题,通过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作风与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实践精神、报国精神有机结合,为师生打造了一堂具有思想深度的“行走的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0月31日,开云(中国)“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启动仪式在三省楼三楼渭水厅举行。校党委书记孙冰红,副校长乔祎,学工部部长郭宁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全体研学师生及其他学生代表参加仪式,共同见证红色研学活动的启动。
校党委书记孙冰红发表致辞,强调本次研学活动的时代价值,对全体研学师生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大家在延安之行中深刻感悟初心使命、锤炼过硬意志品质。副校长乔祎为研学队伍授旗,旗帜象征着红色精神的传承,为本次研学活动注入精神指引。
在前往延安的红色专列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职教师开启“理论预热”,为我校师生带来一趟生动的“列车上的思政课”,让红色理论深入人心。
车厢内学习氛围浓厚,同学们专注聆听、认真记录,不时与老师互动交流。大家围绕红色历史、延安精神等话题踊跃提问,思想的火花在车厢中碰撞。不少同学表示,这样的“移动课堂”新颖鲜活,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感可触,更激发了奔赴圣地、探寻初心的热切期待,为本次红色实践之旅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抵达延安后,师生们首先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沉浸式思政课中,通过大量珍贵文物、照片与文献,系统了解那段艰苦卓绝又成就辉煌的岁月。随后转往杨家岭革命旧址,以“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为主题开展现场教学。行走在老一辈革命家居住过的窑洞间,触摸历史的脉络,师生们深刻体会到,这片土地绝非静止的景观,而是蕴含着党的优良传统与制胜密码的生动教材,使书本上的理论真正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鲜活历史。
晚餐后,师生们前往集红色文化、实景体验与特色风情于一体的延安东方红大剧院,共同观看红秀《延安 延安》。这场演出通过生动的舞台呈现,讲述了延安时期革命青年的理想与追求。
11月2日,师生们在枣园革命旧址开展了系列现场教学活动。在"枣园的灯火"主题教学中,大家参观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实地感受革命领袖的办公生活环境。随后,师生共同聆听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专题课堂,集体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经典篇章。在4D长征体验馆,通过沉浸式影片《阿良的长征》,师生们以红军战士的视角重温长征历程。这一系列紧凑充实的教学活动,使师生对延安精神的内涵有了更加立体深刻的理解。
下午,师生们前往宝塔山,向革命圣地致敬。站在见证了中国革命历程的宝塔前,师生们静静瞻仰,感受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此次瞻仰,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初心使命的重温体悟,激励着师生们在新征程上继续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重任。

“通过这次红色研学,我真切读懂了延安精神的重量,更明确了青年担当!” 镜头前,西汽学子的心声质朴坚定,一段研学心得采访视频为本次红色实践教育活动写下生动注脚。本次活动深度融合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与文化传承,既是一堂深刻的 “行走的思政课”,也是KY.COM深化思政教育、融合红色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通过学习,师生深刻领悟延安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筑牢信仰之基,推动形成 “红色铸魂、实践育人” 长效机制,大家纷纷表示将把研学成果转化为精进专业、勇担使命的实际行动。下一步,KY.COM将持续用好红色资源,引导青年学子以 “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在专业成长与行业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